本報記者 邱禕
  2013年已經過去了三個季度,國產電視劇播出體量較2012年有大幅度增加,在數量增加的同時,今年的國產劇市場又是雷劇橫行。4日,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國內多家衛視電視劇採購負責人和製作公司工作人員獲悉,熱錢流入和觀眾口味只是國產劇亂象的錶面藉口,電視劇製作、交易環節的潛規則和收視數據貓膩才是導致無好劇可看的罪魁禍首。
  質疑一  40萬片酬要交20萬回扣?
  回顧近幾年的電視劇,相比不斷下降的質量和侮辱觀眾智商的劇情,國產劇最吸引眼球的就剩下一個字:“貴”。演員片酬從一集十幾萬漲到六七十萬,一部熱炒的電視劇能賣到上億元。然而,外界所傳的高片酬,不少演員卻極力否認。演員文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否認自己拿到傳言的高片酬。“一集片酬六七十萬太嚇人了,反正我是沒見到錢在哪。”
  對於演員片酬的這種差異,北京一家電視劇製作公司的老總告訴記者,對外報的演員片酬沒錯,而演員的回應也沒有錯。“明星一集片酬對外報價40萬,實際只能拿不到20萬,多出的這20萬就被製作公司拿去套現了。”這位老總表示,回扣套現在電視劇製作領域已經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製作公司可以通過給編劇、演員高額“賬面報酬”,虛報高額製作費拿回扣,從而把不屬於自己的錢變成自己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演員告訴記者,不少演員在簽合同時,製片方都會和演員協商多報片酬,比如每集多給你10萬,等簽完合同付完款後,再把每集多給的10萬還給製片方,這算是幫了製片方一個忙,賣一個人情。
  質疑二  5000萬可買全國收視前十?
  不少觀眾都有這樣的印象,無論一部劇劇情和演員有多爛,但每天的收視率排名都能排進前三,而同時段播出的熱播劇收視率卻被甩在了後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甄嬛傳》開播時,收視率幾乎沒有擠進前三,而同時段播出的一部電視劇沒有明星,情節也乏善可陳,收視卻力壓《甄嬛傳》。
  “只要有錢,無論什麼劇、無論在哪裡播、什麼時間段,收視數據都可以購買。”中視豐德影視版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鋒曾就電視劇收視率造假爆料,電視劇收視率可以買賣,一年花5000萬元就可進入全國收視前十。一位知名導演向記者“吐槽”,現在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是按衛視排名加收視率來結的,所以收視率是電視劇的命根子,不少製作公司都會花錢買收視率,為衛視提高排名。“收視率造假比商業行賄、比地溝油更厲害,它毀掉的不僅是我一個人一家公司,它危害的是整個電視產業。”
  這位導演告訴記者,收視率造假對電視劇的傷害是“致命”的,引發整個行業的跟風模仿,嚴重挫傷了認真做內容的從業者。收視率已經失去了其風向標的功能,淪為行業造假的工具。
  質疑三  “人情”左右熒屏?
  除了製作環節的亂象外,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電視臺對於國產劇的亂象也要負主要責任。導演鄭曉龍告訴記者,去年我國一共生產三萬多集電視劇,但是能夠播出的只有7000多集,剩下的兩萬多集沒有平臺播出。相對於少量的電視臺,多如牛毛的製片方只能處於劣勢地位,面對電視臺的各種要求只能盡可能滿足,甚至送錢。部分電視臺的購片人員,憑藉個人利益、喜好、私欲,相當大程度上左右著觀眾在電視屏幕上能夠看到什麼樣的劇。
  “除了花錢買收視率外,製作公司拍完一部劇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賣劇,所以塞錢賣劇成為很多製作公司最常用的手段。”杭州一家製作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只要和衛視領導搞好關係,不管多爛的劇都能賣出去,因為播出後可以花錢買收視率。
  這位工作人員還進一步透露:“2008年以後,電視劇價格進入高位運營,一部劇動輒幾千萬上億的售價,讓購劇費成為各大衛視運營費用的重頭,這也讓購劇權進一步集中,過去買什麼電視劇各台負責購劇的部門負責人還能說上話,現在基本就是分管的台領導甚至大部分需要台里的一把手拍板,全國有實力買首播劇的電視臺也就是五六十家,而真正說了算的每個台也就兩三個人,這麼算算,這一百多人基本就能決定中國哪些劇能播,哪些劇不能播,可以說數億中國電視觀眾能看到什麼樣的電視劇就由他們左右。”
  (原標題:百餘人決定數億觀眾看啥)
(編輯:SN0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c91ycxrj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